缺乏聖賢教育會出現哪些問題?

社會不重視聖賢教育的結果是什麼?

現前,我們面對高科技的文明社會,雖然物質水平都提升了,具有極高的日常物質供需享受和便利,可是我們冷靜觀察,現今社會人們的內在精神並沒有提升,社會混亂,道德淪喪,人們內心缺乏安全感,就是由於現代人從小沒有接受過德教( “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”的八德教育,另外一說是“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”的八德教育),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教誨,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,如何處事。

當今的學校教育,也普遍著重在知識、科技教育,並沒有把人文教育做很好的教導。其後果之一就是不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,不知道如何尊重對方。人與人相處時就很易起衝突,夫妻不和比比皆是,夫子相告在今天也屢見不鮮……

聖賢教育的重要一環 – 家庭教育是不是斷了?

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,父母和子女兩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,父母和子女之間就像是朋友。至親父母的尊長地位降為朋友,而朋友又是可有可無的,家庭的倫理隨之喪失了,出現了父不父,子不子;夫妻之間不懂應該如何相互尊重;子女之間也不懂如何友愛。

所以我們不得不說是「上樑不正,下樑歪」。現在單親家庭增多,子女更難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。在缺乏以聖賢教育為核心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,我們會覺得他們好象非常的冷漠,暫且不要說有倫理,有道德,連最起碼應該盡的責任都不清楚,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害與得失。在以往農業社會,靠家庭教育,人們也知道人有尊卑,要尊敬長上,懂得敬畏天地…

過去,學校的老師因學生犯錯誤處罰孩子,家長會感到很高興,因為孩子得到認真的關照,在出問題時,老師特別地付出教導。家長會報著感恩的心向老師致謝。而現在的情況呢?一個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,兒子像皇帝,女兒像皇太后,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。《弟子規》有言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,是父母呼喚,子女應對。

而現在,小皇帝一呼,爸爸、媽媽甚至爺爺奶奶一起應。家庭的結構關係完全顛倒了。孩子是千般寵愛於一身,從小沒有被罵過,被雕塑過。到學校後,如果犯一些過失,老師難免會嚴詞責備或處罰。孩子現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,孩子回家一告狀:「老師今天罵我,責備我」,父母就會感到難過,甚至到學校告狀。

正是由於家長的這種溺愛逼得老師無所適從,也不敢傾全力來教導,尤其是品德方面幾乎沒有辦法來指導。因而這些幼苗從小就很傲慢,自大,自古以來老祖宗就訓誡我們: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將來長大一定會遇到很多的挫折。許多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就無法忍受一些外來的衝擊,包括課業方面或人際方面。因為沒有幼小時期的挫折磨練,到青少年時期就往往想不開,甚至走向極端。我們冷靜想一想是誰造成孩子如此的?是父母,是失去的以聖賢教誨為核心的家庭教育。我們不能怪學校和老師。

真正賢明的父母,應該懂得在孩子幼兒心性非常純潔的時候,如果一味地縱容、寵愛、順從是在害他。諺語道:「棒頭出孝子,箸頭出杵逆」,我們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。孩子小時候就像一棵小樹,枝幹很嫩,我們怎樣雕塑,他就會成為怎樣的形狀。所以我們要把握好這可塑性最強,記憶力最好的年齡段,給他聖賢的經典,讓他在幼小的成長階段就培育很多聖賢的智慧和德能,那麼他未來的人生道路就可以走入康莊大道。有道是:「祖宗雖遠,祭祀不可不誠。子孫雖愚,經書不可不讀。」有慧眼者,當見於此。

如何教導兒童讀經

近年來,教導兒童讀經已經在全世界各地蔚為一股風潮,有許多老師和家長,在得知讀經的益處後,紛紛教育自己的孩子;在學校或者在社區亦可見到熱烈開展的讀經活動。如何正確地引導和帶領孩子讀經,就成為很重要的課題。

教導兒童讀經本身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,但是作為一個老師,首先必須要熟讀經文,而且不可以讀錯。至於速度應該如何,我們要視孩子的年齡而定。高年級的,速度可以快一點,而學齡前的,速度不宜過快。因為讀經時,最主要是讓他們的心定下來,讀快讀急反而會導致他們內心的急躁。

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,讀經應該不急不徐。老師在帶讀之前,內心的準備也是很重要的,最好能把情緒緩和穩定下來,聲調不宜急促、不宜過高。對所要教讀的內容在上課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。為什麼要這樣?因為老師有自信,學生自然有信心。老師如果能把經文讀熟,甚至可以背下來,學生聽到老師流暢的讀誦和抑揚頓挫的音聲,學習的興致自然就很高。

老師如果沒有做好準備,不但心慌,又容易斷句錯誤,學生就無法讀得通暢,難免他們會心生懷疑:「老師讀得水平是這樣還來教我們?」如果有家長陪同,也會質疑老師的學問到底有多少?所以作為一個導讀的老師在課前應該調適好自己的心理,並做好充裕的課程準備,上課才能收放自如,學生自然會隨之歡喜地學習。